您还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 帮助  

您的位置: 首页 > 软件测试管理 > 质量管理 > 正文

浅谈现有质量改善的思路和方法

发表于:2017-01-09 作者:网络转载 来源:

  质量改善,简单的说就是将现有的质量变得更好一些。
  质量改善,相对企业来说分为主动改善和被动改善,主动改善一般为管理要求的输出、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等;被动改善一般为第二方或第三方审核不符合项整改、客户投诉质量问题的整改等。
  质量改善所运用的工具也层出不穷,但无论如何,都应当将改善过程形成报告。不仅是显得比较正式,也易于沟通交流、传递和报告,还要可以作为后期其它改善的参考材料。
  现场改善实施的八大步骤,是一个系统的改善方法,提供了较好的改善思路:
  1.      主题选定
  2.      问题描述
  3.      现况分析
  4.      原因分析
  5.      目标设定
  6.      对策实施
  7.      效果验证
  8.      标准化
  主题怎么选?如果是被动改善,主题就非常明确了,就是外部输入或投诉的问题点;内部自发的质量改善,可以通过质量报表统计反映出的TOP问题拉出来,确定改善主题。确定主题后成立改善小组,组长应应是能协调三军(生产,技术,品质)的管理人员,职责就是协调资源,副组长可以是品质部管理人员,如果有品质专员更好,主要起到改善进程的跟进作用。其他组员是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工程师等,负责执行,推进改善工作。成立改善小组后,由组长或副组长召开发布会,宣布改善的主题,分配各成员的任务。
  问题描述,在改善报告中对要改善的问题作一个简要描述。
  现况分析:现?数据收集,查资料,统计分析,利用QC手法的工具,如统计表,柏拉图,饼图等,对目前的质量情况进行摸底,为分析原因做好基础工作。
  原因分析:根据现场了解到的情况,所收集的数据以及所掌握的资料分析原因,这时需要将生产、品质、技术等相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甚至是生产一线的关键操作工起组织起来,对人、机、料、法、环、测等各个因素,将所有可能原因逐一展开讨论,并在报告中以鱼骨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目标设定:这里涉及到质量指标的问题,先对比原来的状况,结合输入的要求(比如客户要求质量目标提升多少等),量化的标准可能是合格率,可能是PPM。目标太低,失去意义;如果好高骛远定得太高,一方面可能会投入更大的改善成本,另一方面如果达不到目标,也比较伤仕气。所以,制定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适合就好。
  对策实施:改善的方案在过程中实现,这个过程是体现团队精神,齐心协力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整个改善过程中的关键点。要知道任何改善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阻扰和困难;部门之间的协调,资源的保障等很多工作都需要落实。这需要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坚持不懈努力的决心,特别是组长、副组长,要善于鼓动和激励,不惧困难;善于寻求资源,并说服得到更高管理者的支持。
  效果验证:这一项通常由品质部的相关人员去执行,改善输出的结果是否满足了预定的要求,并反馈结果。
  标准化:经过验证已达到改善目的了,将这些改善的措施形成文件,过程工艺固化。可能涉及到二、三、四级文件的修改,由原制定部门相关的制定人员修改完成。并将这些文件正式受控发放到现场使用者手上。
  每一次改善活动完成后,副组长整理改善报告提交给组长,组长审核,对整个改善过程负责。由组长为各成员向公司申请奖励,不在乎形式,不在乎多少。只在意改善团队有一种成就感,更在意这样的改善激情与斗志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