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 帮助  

您的位置: 首页 > 软件测试管理 > 需求管理 > 正文

需求管理过程

发表于:2018-10-10 作者:zzh-正厚软件-6小队 来源:博客园
软件生命周期:整个软件从无到有的过程



瀑布型:市场调研—》需求--》设计--》开发/编码--》测试--》上线发布--》运营维护--》下线

 

 

角色划分,每个人有不同的职责:市场,需求,开发,测试,配置,运维

配置管理人员:编译代码,环境部署。

测试对象 软件:文档+数据+程序(代码)

 

=========================================================================

学习目标:

1.了解需求管理过程

2.掌握需求评审过程和内容(需求评审会议)

3.测试需求分析

4.测试项和测试子项

 

=========================================================================

需求管理过程

1.可行性研究-->可行性报告

 

 

2.需求导出和分析

系统模型-->需求描述-->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需求有效性验证-->需求文档(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SRS)

 

 

3.需求检查、评审:

有效性检查、一致性检查(功能冲突)、完备性检查(功能遗漏)、实现性检查(判断技术能不能实现)、可检验性检查(模糊不明确的描述)

4.需求管理:

 

 

需求理解:保证项目组内和外部客户对需求的理解达成一致。

需求承诺:书面承诺,统一需求文档

需求变更:维护变更历史(文档记录),为调整控制提供数据(有依据可寻)

需求变更后维护:    需求的双向可追溯性,从软件可维护的角度提出管理要求

标识项目工作:与需求的不一致性,若不一致,随即启动纠正措施(发现与需求的bug)

 

============================================================================

需求评审会议:

参与人员:人员不是固定的

 

目的:组织各部门人员共同检查需求文档

召开前:会议主题、发送会议资料、通知责任人、准备常见应对问题

会议中:阐明会议内容、会议记录、明确争论原则、讲解需求、需要支持、总结需求责任人复述、预计上线时间 责任人。

会议后:总结争论点、确认调整方案,是否需要再次召开、发送会议记录、落实行动计划、确定任务安排、任务排期、定稿发送

 

=========================================================================

测试需求分析

 

软件质量模型:外部和内部质量

 

 

1.功能性--适合性(适合用户需要)、准确性(功能正确实现)、互操作性(接口互用)、保密安全性、功能依从性(合法)

2.可靠性--成熟性、容错性(容错机制)、易恢复性(恢复能力)

3.易用性--易于理解、易学性、吸引性

4.效率--时间、资源利用率

5.维护性--易分析性(日志信息记录 快速定位问题)、易改变性、稳定性、易测试性

6.移植性--适应性(不同系统)、易安装性、共存性(其它软件共存)、易替换性(替换其他同类软件)

 

怎样分析需求:了解软件质量特性,进行测试需求分析定义测试范围,明确测试项和子项,便于后续设计测试用例。

 

点-->功能点:输入-->处理-->输出

线-->多个功能点串联 业务场景:模拟用户的操作场景

面-->非功能性 隐形需求

体-->系统接口测试 输入参数--处理 接口定义--输出 实现

 

原始需求分析:

来源:srs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开发需求、协议标准规范、用户需求、继承性需求、经验库、同行竞争分析等等。

原始需求(口述、记录)-->原始需求细化(需求规格)-->开发需求:需求细化,明确实现方式。-->测试需求:测试角度更加细化,做到 可度量、可实现、可验证。

 

 

=============================================================================

如何获取测试项、测试子项

根据测试需求?

 

了解需求跟踪矩阵的内容、目的

需求跟踪矩阵(RTM)

管理需求变更和验证需求是否得到实现的工具,可追踪每个需求的状态。

RTM作用:1.变更可以快速识别到各个环境的变更(需求变更,设计变更,开发代码变更,测试用例变更),防止遗漏某些变化而导致的连锁变化。

               2.证需求是否得到了实现,跟踪每个需求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