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 帮助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共享经济=临时工,转正的网约车=出租车

发表于:2017-01-09 作者:张书乐 来源:

在中国,网约车从来就没有真正被赋予共享经济的灵魂。因为从一开始,它就奔着专门赚钱和专门从业的方向一路狂奔。
2016年11月1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落地,网约车如同过山车一般,经历了6年的竞争、质疑和争议,终于在中国正式成为了一门合法的生意。但同时,有了“身份”的网约车,也终于得以撕下了最后一层遮羞布,正式从共享向专享定位。
共享经济是临时工+碎片化的大生意
网约车的起点是2010年周航创立易到开始。一开始,网约车的逻辑并不复杂,就如同2009年出现的美国同行Uber一样,想要让大家在开车路上,拉个客,赚点零花钱。
或许,在美国,人们已经习惯了路边拦车的顺风车生态,使得Uber在一开始就具有了因地缘文化而与生俱来的共享基因,只是因为网络预约的方式,让过去不对称的信息变得对称起来,也让顺风车跑的更为顺畅,以至于。尽管,确实也有专职拉客的,但在私家车、出租车以及其他出行方式高度覆盖的美国,数量终归非主流。
这就是共享经济的实质,一群正好有剩余时间的有车一族,在自己顺路的时候,充当临时出租车司机,通过碎片化的方式来填补交通出行的若干空白。因为体量大、总有空白可填,也就显得无处不在、无所不至了。但其实,并非每个网约车都有生意可做,只是顺便的思路下,也就没那么多所谓了。
可在国内,网约车一经红火,味道却从来就不那么共享。首先是城市里过去拉黑车的“转正”了,网约车应用解决了他们和客人互相摸黑找不着的痛点,油钱省下来了,价格透明了,还额外有补贴;接下来,都市里一大批刚刚跟风买了车、才发现养车不容易的年轻人,最初在所谓“网约车有艳遇”的官方刻意散发的谣言中被吸引,并向着约车养车的宏大梦想,利用工余时间做起了专职司机;当然,还有一部分出租车司机也早早的“过档”来玩网约车……
这一系列网约车司机,基本上都和互助出行的共享原则不搭界,而是一路奔着钱途,做着专职司机或准专职司机的路线而去。有没有网约车新政,这都是既成事实。
从伪共享到真共享,或许还要跨个界
网约车的面貌已经不可逆转,无论是各地出台的细则是宽是严,是可以充当招婿条件(如北京),还是仅对司机的驾驶技术、道德状况进行数字化管理。反而,成为全新的“出租车”公司的网约车平台们,有可能成为新的城市拥堵压力。
何况,旧有的出租车公司,不也就是以出租车牌照为诱饵,整合了大量零散的出租车司机资源的不联网平台吗?新旧的关键不同,只是网络减少了在街头溜达揽客的多余距离,点对点直达,更精准服务罢了。光环落地,补贴消失后,除了一地鸡毛外,也就没有特别多值得夸耀的创新了。
有没有可能达到真的共享呢?或许单纯的出行互助在国内已经很难实现,但另类的方式或可别开生面。
比如将网约导游和网约车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共享生态,尽管骨子里还是奔着赚钱去得。让网约导游开车网约车,带着游客按照定制的个性化旅游线路去玩耍。这其实就是在变成专车的网约车和也在玩互联网+的旅行社的缝隙中,找到一个双方势力结合部中的三不管地带。而事实上,也有国内的创业公司如此去做,只是落地点不是在国内旅游,而是在网约车和旅行社更加覆盖不到的国外旅游市场,也算是地图边缘的一个创新举措吧。而且,异国的“带路党”,或许尽管不专职、但可以很专业,而且花样百出,比千篇一律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要来的愉悦。
也许,共享经济发展到2.0,本身也就将专业化。只是将共享变成梦想,让梦更精彩和多样,也就有了和单纯专享不一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