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登录 | 注册 | 帮助  

您的位置: 首页 > 软件开发专栏 > 系统/运维 > 正文

发展基础软件生态,建设自主创新根技术

发表于:2021-09-08 作者:黄显东 来源:51cto

软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滋养,借助互联网开放的平台,我国应用软件发展迅速,逐渐从一个“跟随者”变成不少领域的“开拓者”,并创造了多个现象级应用。从购物到娱乐,从教育到办公……一时间,应用软件领域百花齐放,俨然成了国内企业比拼实力的战场。

而基础软件作为应用软件发展离不开的底层技术却鲜有人提及和投入,即使有企业早早喊出“去IOE”的口号,但多数企业对基础软件的态度仍是“拿来主义”,并坚持着技术无国界的互联网文化。

痛定思痛:发展根技术势在必行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技术无国界的美好愿景被戳破,“缺芯”导致的国产化替代之痛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芯片支撑服务器、移动终端等科技设备的运行,但也需要和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配合才能实现各种功能。

因此,由IT基础设施“缺芯”的替代之痛也触发了人们对“少魂”的担忧。特别是CentOS宣布将停止更新操作系统等接二连三的事件,更让人们意识到基础软件层面被“卡脖子”的风险。

基础软件向上促进了应用软件的创新与发展,向下决定了ICT基础设施的高效架构。它不只是连接底层硬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桥梁,在自主可控的发展趋势下,更是国家技术发展与保证信息安全不能被取代的根技术。

根深才能叶茂。无论是摆脱断供限制,打造自主可控的软件产业体系,还是释放硬件生产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软件作为根技术与根能力,都是ICT基础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无可替代的关键要素。因此,发展基础软件势在必行。

面对挑战:积极布局补齐短板

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面前,基础软件的贡献与价值不言而喻。据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3万亿元,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达到38.6%。

虽然基础软件在推动数字经济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因国内软件发展初期,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导致国内基础软件相对薄弱,产品性能、稳定性和市场成熟度等与国外产品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生态方面,国内做操作系统的厂商有20多家,做数据库的厂商有100多家,这些厂商在其专注的领域深耕,力量相对分散。如何让大家将分散的力量聚在一起,共同建设生态圈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人才方面,我国每年有百万的高校毕业生,但只有极少数的毕业生投身到基础软硬件的开发当中,最终能在基础软件生态上发挥价值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多数毕业生都为了更快速的回报,去做互联网的各种应用软件。由此可见,人才供给缺乏也是阻挡基础软件发展的一大难题。

挑战也是机遇。虽然我国基础软件的核心技术、生态建设、人才培养等都存在着短板,但外部情况发生变化,华为就迅速推出鸿蒙操作系统,也侧面证明了国内企业在基础软件领域上的技术积累与研发实力。

随着国家政策牵引基础软件发展的大方向,企业不断加码基础软件产业投入,营造适应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国内基础软件产业终将会补齐短板,成为软件产业体系中备受瞩目的一层。

拥抱开源:打造共建共赢的基础软件生态

发展基础软件最重要是建设生态。不过生态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基础软件生态同样不例外。建设基础软件生态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还需要汇集业界各方的优势力量,并且持续的迭代优化,进而促进产业发展。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第一步,也是发展基础软件生态的首要资源。面对当前基础软件人才缺乏的困境,有实力的基础软件企业也在与各大高校携手,以产教学、以学促产,让学生学习基础软件领域的最新技术,形成人才供需闭环。

除此之外,开源项目也是发展基础软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建立开源社区,企业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开放出来,向外提供开源组件,这样不同的企业都能以开源的能力为基础发挥自身所擅长的领域优势。这也是在国内做基础软件比较被认可的趋势。

例如欧拉(openEuler)社区,基于社区的共同治理的方式,已有麒麟软件、统信软件、普华基础软件、麒麟信安、中科院软件所、拓林思多家操作系统领军企业推出商业发行版,欧拉社区也吸引了近100个伙伴、6000多开发者加入,产生90多个SIG组,极大程度促进了生态圈的繁荣。同时社区用户委员会,也会通过用户反馈信息,反哺社区的创新方向。

建设基础软件生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家能胜任的事。生态链相关的企业都应该彼此协作,形成系统化的应用能力,充分释放企业的创新思维与优势能力,进而夯实自主可控的根技术,促进数字经济增长。